欢迎光临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!
诚信促进发展,实力铸就品牌
服务热线:

18660167086

产品展示 / products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产品展示 > 管式换热器 > 列管换热器 > 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-参数
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-参数
产品描述:

列管式换热器是化工、石油、能源等行业中应用的传热设备,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管程与壳程流体的逆流或并流接触实现热量交换。其中,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通过在管箱内设置隔板,将管程流体分为两个独立的流动路径,显著提升了传热效率与温度均匀性。据统计,双管程设计可使换热器综合传热系数提升15%-25%,同时降低设备投资成本10%-15%。本文将从结构原理、性能优势、设计要点及典型应用出发,系统解析双管程列管式

  • 厂商性质:生产厂家
  • 更新时间:2025-08-10
  • 访  问  量:80
详情介绍

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:高效传热的核心设备与技术解析

一、引言

列管式换热器是化工、石油、能源等行业中应用泛的传热设备,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管程与壳程流体的逆流或并流接触实现热量交换。其中,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通过在管箱内设置隔板,将管程流体分为两个独立的流动路径,显著提升了传热效率与温度均匀性。据统计,双管程设计可使换热器综合传热系数提升15%-25%,同时降低设备投资成本10%-15%。本文将从结构原理、性能优势、设计要点及典型应用出发,系统解析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的技术特性与工程价值。

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-参数

二、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

(一)核心结构组成

管束:由多根换热管(通常为Φ19×2mm或Φ25×2.5mm的无缝钢管)组成,按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固定在管板上。

壳体:圆柱形压力容器,两端焊接管板,内部安装折流板以支撑管束并引导壳程流体流动。

管箱:位于换热器两端,通过隔板将管程流体分为两个独立的流道(A、B流道),实现双管程流动。

折流板:弓形或圆盘-圆环形结构,间距为壳体直径的1/3-1/5,强制壳程流体呈S型流动,增强湍流。

接管:包括管程进/出口接管、壳程进/出口接管及排液/排气接管。

(二)双管程流动原理

流程描述:

管程流体从一端管箱的A流道进入,流经一半管束后,通过隔板下方的通道进入B流道,反向流经另一半管束,最终从另一端管箱流出。

壳程流体从壳体一端进入,横向冲刷管束,经折流板引导多次改变方向后,从另一端流出。

传热强化机制:

流速提升:双管程设计使管程流体流速加倍(例如,单管程流速为1 m/s时,双管程流速提升至2 m/s),雷诺数(Re)增大,湍流程度增强。

温度梯度优化:管程流体在A、B流道中形成“逆流-并流"复合流动,减小了传热温差推动力的轴向分散,提高了平均温差(ΔT_m)。

污垢热阻降低:高流速抑制了颗粒在管壁的沉积,污垢热阻较单管程降低20%-30%。

三、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的性能优势

(一)传热效率显著提升

综合传热系数(K)提高:

双管程设计使管程对流传热系数(h_i)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(h_o)同步提升。根

其中,h_i的增加对K的贡献更为显著(因管程流速加倍)。

案例:在某炼油厂常减压装置中,将单管程换热器改造为双管程后,K值从350 W/(m²·K)提升至420 W/(m²·K),传热面积减少18%。

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-参数

平均温差(ΔT_m)优化:

双管程流动使管程流体出口温度更接近壳程流体进口温度,ΔT_m较单管程提高5%-10%。

例如:单管程时ΔT_m=50℃,双管程时可提升至55℃,在相同热负荷下,传热面积减少9%。

(二)设备投资与运行成本降低

传热面积减少:


案例:某化工企业合成氨装置中,双管程换热器较单管程节省钢材用量12吨,设备成本降低8万元。

能耗降低:

管程流体流速提升后,可通过减小管径(如从Φ25mm降至Φ19mm)进一步降低泵送功率。

案例:在某电厂凝汽器改造中,双管程设计使循环水泵功耗降低12%,年节电30万度。

(三)操作灵活性与可靠性增强

流速调节范围宽:

通过调整管程隔板位置,可灵活改变A、B流道的流量分配,适应不同工况需求。

抗污堵能力强:

高流速抑制了颗粒沉积,适用于含悬浮物的介质(如污水、纸浆),维护周期延长30%-50%。

温度均匀性改善:

双管程流动减少了管程流体的轴向温度梯度,避免了局部过热导致的设备损坏。

四、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要点

(一)管程设计

流道划分:

隔板位置需根据流量分配均匀性优化,通常A、B流道长度比为1:1,确保流速一致。

隔板与管板的连接需采用密封结构(如O型圈或焊接),防止流体短路。

管程流速选择:

液体流速:1-2 m/s(避免振动与噪声);气体流速:10-20 m/s(防止局部过热)。

案例:在某天然气处理装置中,管程流速设计为1.5 m/s,既保证传热效率又控制压降在0.1 MPa以内。

(二)壳程设计

折流板布置:

折流板间距(B)与壳体直径(D)的关系:B=(0.2−0.5)D,常用0.3D。

折流板缺口高度:20%-25%壳体直径,确保壳程流体充分横掠管束。

壳程流速控制:

液体流速:0.3-1 m/s;气体流速:5-10 m/s,避免振动与腐蚀。

(三)材料选择与腐蚀防护

换热管材料:

碳钢:适用于无腐蚀性介质(如水、蒸汽);

不锈钢(304、316L):适用于弱腐蚀性介质(如盐水、有机酸);

铜合金(HSn70-1A):适用于海水等高腐蚀性介质。

防腐措施:

内衬:在碳钢管内壁涂覆聚四氟乙烯(PTFE)或橡胶;

阴极保护:对海水介质采用牺牲阳极(如铝-锌-铟合金)保护。

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-参数

五、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的典型应用案例

(案例1:炼油厂常减压装置中的油品冷却)

背景:某炼油厂常减压装置中,原油从350℃冷却至120℃,原单管程换热器传热面积不足,导致出口温度超标。

方案:

更换为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,管程走原油,壳程走循环水;

管束采用Φ19×2mm 316L不锈钢管,折流板间距300mm;

管程流速设计为1.8 m/s,壳程流速0.8 m/s。

效果:

出口温度稳定在120℃±2℃,传热系数提升至450 W/(m²·K);

传热面积减少22%,设备投资节省15万元,年节能效益50万元。

(案例2:化工企业合成氨装置中的气体加热)

背景:某化工企业合成氨装置中,合成气需从40℃加热至200℃,原单管程换热器压降过大(0.3 MPa),影响系统效率。

方案:

改造为双管程换热器,管程走合成气,壳程走高温烟气;

管束采用Φ25×2.5mm碳钢管,表面镀铝防腐蚀;

管程流速优化为1.2 m/s,压降控制在0.15 MPa以内。

效果:

加热效率提升10%,合成气出口温度达标率100%;

压降降低50%,系统能耗减少8%,年节约成本30万元。

六、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

(一)技术创新方向

强化传热技术:

管内插入螺旋纽带或扭带,增强湍流,传热系数提升30%-50%;

壳程采用螺旋折流板,减少流动死区,压降降低20%。

智能化监控:

安装温度、压力与污垢热阻传感器,结合AI算法实现动态清洗周期预测;

案例:某石化企业应用智能监控系统后,换热器清洗频率降低40%,运行效率提升15%。

(二)挑战与对策

高粘度介质处理:

挑战:高粘度流体(如重油、沥青)传热系数低,易结焦;

对策:采用异形管(如螺纹管、波纹管)或振动管束技术,强化传热。

超高温/高压工况:

挑战: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易发生应力腐蚀;

对策:采用爆炸胀接或液压胀接技术,提高连接可靠性。

七、结论

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通过流道优化与湍流强化,显著提升了传热效率与设备经济性,已成为化工、能源等领域热交换系统的核心设备。其设计需综合考虑流速、材料与腐蚀防护等关键因素,并通过案例验证了其在节能降耗与操作稳定性方面的优势。未来,随着强化传热技术与智能化监控的发展,双管程换热器将向更高效率(K值>600 W/(m²·K))、更低压降(<0.05 MPa)及更长寿命(>15年)方向演进,为全球工业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支撑。




留言询价

留言框

  • 产品:

  • 您的单位:

  • 您的姓名:

  • 联系电话:

  • 常用邮箱:

  • 省份:

  • 详细地址:

  • 补充说明:

  • 验证码:

    请输入计算结果(填写阿拉伯数字),如:三加四=7